English

“致富全靠扶贫社”

1998-02-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杨永林 我有话说

陕西省商洛地区是我国贫困面较大、程度较深的偏远山区,为了帮助这里的近50万人摆脱贫困,从1996年开始,商洛全区推广了扶贫社式扶贫到户模式,去年一年,已使20.3万人越过了温饱线,广大群众都说———

陕西省洛南县高耀乡磨子沟村辛才忠7年前因车祸留下了后遗症,全家4口人的生活担子压在了45岁的妻子代玉琴肩上,为了养家糊口,已经欠下了1000多元外债,一家人过着十分艰难的生活。1996年底,代玉琴从扶贫社领到了1000元小额贷款,在扶贫社的指导下发展了10架食用菌,养起了猪、兔、鸡,到1997年底,一举实现总收入3265元,解决了温饱问题。1997年,像代玉琴这样靠扶贫社小额贷款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户在陕西省商洛地区7个市县中共有5万户,广大群众都说扶贫社是致富社。

商洛地区地处陕西南部的秦巴山区,自然环境较差,人均耕地不到一亩,是一块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到1996年,全区还有47万多人生活在温饱线以下,占全区总人口的20%。这47万人居住分散、人口素质较低、经济基础相当薄弱。

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先在商洛的丹凤县引进了孟加拉扶贫模式,试行小额贷款扶贫到户;1996年,陕西省在全商洛地区推广扶贫社式扶贫到户模式。即:在贫困县、乡村成立扶贫经济合作社,以此为载体,采取小额贷款的方式,把扶贫款发到各户,并帮助贫困户找出致富门路,保证这些贫困户尽快摆脱贫穷。

小额贷款不要抵押、不要担保,扶贫款直接到了贫困户手里,使贫困户有了发展生产的资本和机会,真正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因资金短缺不能脱贫的问题。村民彭梅绒很早就瞅准了做豆腐的项目,但家里太穷一直没有实施,小额贷款给扶持资金1000元后,当天他就用375元购买了一台打浆机,用225元买了一头母猪,其余400元作购黄豆的周转金。到去年9月底,全家5口人已收入4600元。丹凤县资裕乡资裕村何珍娃1995年人均纯收入不到400元,1996年获得1000元贷款后,立即买回羊、猪,发展养殖业,当年就实现纯收入2022元。

小额贷款、扶贫到户提高了农民脱贫的积极性,缩小了还贷周期,增大了扶贫效果,是贫困地区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之路。扶贫社在村一级建立扶贫中心,在村民小组按照居住就近、产业关联、自愿合作的原则每5户建立一个互助小组,5户一联、风险共担、十天一会、周周还贷、一户不还、4户分摊。因此,能不能找到项目尽快发展生产、改变生活、增加收入不仅仅是一家之事,也是另4家甚至扶贫中心的事。贫困山区出现了“户户找项目、人人忙挣钱”,“起早贪黑加紧干,家家户户忙不闲”的喜人景象,彻底改变了贫困户“洋芋糊汤疙瘩火,除了神仙就是我”的安于现状思想。洛南县特困户刘改性家有4口人,过去他“夏天树下凉,冬天晒暖暖”,年复一年,十分贫穷。开展小额贷款扶贫后,谁也不愿与他在一个组,后来村民组长程志学包扶了刘改性,帮他务起食用菌,买回小猪,刘改性去年收入2050元。商南县过风楼镇白玉沟赵春风家有7口人,上有老,下有小,1997年春领回1000元扶贫款后,因要周周还贷,夫妇一商量,就建了一个小菜园,在农技干部指导下种了西瓜、番茄、豆角等,全年收入近5000元。

小额贷款、扶贫到户给贫穷的商洛山区带来了勃勃生机,贫困户对早日脱贫致富充满信心,就像贫困户李长青老汉所唱的:小额贷款实在好,不要抵押和担保,真扶贫,扶真贫,扶的都是贫穷人;特困户,别担心,帮扶措施也紧跟,今年还清明年贷,直到穷人发了财;顺民心,合国情,一试马上就能成,千好万好实在好,感谢党的好领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